首页> 社区> 出国考试> 考试相关> 还要不要出国留学?留学申请考验的是决策力

导语:

这个暑假,小编接待了无数个咨询,经历了夜以继日的陪聊,陪考,陪纠结。每当遇到有目标,并且有能力去实现目标的人,我都会报以由衷的钦佩。但是对很多人来讲,“目标”这个词基本等同于纠结。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决策力


先讲个小段子,一个哥们儿问我,到底一个男人要赚多少钱算是成功。我答,也不需要太多,只要比老婆花的钱数多一点就行。哥们儿又问,那要是怎么赚也不够她花怎么办。我答,让她体谅一下你的能力,少花点。哥们犯难了,说道,但是她怎么也不会少花,而且还有越花越多的趋势,怎么办。我答,那只能换个老婆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陷入到这样的博弈纠结中。在无法改变外界因素,也无法改变自身因素的时候,我们必须选择一种方式,让我们可以生存下来。我们在很早以前可能都给自己的某段人生设定了一个目标,可是,谁又真的完全实现了呢。有外力协助的实现目标,是成全;没有外力协助的实现目标,是对目标的妥协,还是绝地反击的逆袭呢?离目标更近一些,而不是一步迈上巅峰,这样的道理没那么难懂。因为你的跨度只能那么大,你没有那么强的蛋可以扯。但是目标还是要有,并且要为目标付出努力。如果都停留在设定目标的阶段,那真的无法向前了。


近期跟很多同行沟通中,大家也都遇到过类似的同学。他们开门见山的问到,我到底应该定位在常青藤还是美国前30学校,虽然我的分数可能达不到要求。或者,如果不能去某高校就不留学了,反正我父母也不支持我留学。还有一种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保研还是留学,到底哪个能让我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出于职业需要,我只能做出一个让你听起来很舒服的回答。但是我不懂占卜,真的无法预测未来。目前的数据可能对你来说也只是一个参考。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归其根源,是因为在留学这件小事上,你已经暴露了个人决策力的缺失。


回到开头的段子,某大学的录取分数是GPA3.5,托福100,你怎么考也达不到这个分数,是不留学吗?还是采用“换个老婆”的方式,降低目标?无论怎样决定,其他人是无权干涉的。因为这是你对自己人生的决策。当然,在对比条件之前,还有大部分人倒在了起跑线上。是否要留学,还需要听取各种亲友意见。等开完家庭会议之后,你的人生方向就要被小姑,二姨,表姐等人的价值观左右了。更有甚者,自己去询问了每一个能找到的在国外留学的学长或学姐的,毫不留情的上来就问人家目前的薪酬和生存状态。通过学长的反馈来判断自己是否留学。我们暂且不去管学长的反馈如何,只是想问,别人的现状跟你有关系吗?


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专业习惯,让每个人形成了一套自我决策体系。理工科的学生喜欢用数据去对比,商科生喜欢用收益去权衡,文科生就惨了点,喜欢用感觉去判断。在这个体系中,正常的是选择一种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迈出下一步。如果连自己的需求点到底在哪,什么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判断的参数有什么都无法抽象出来,那么,这就是当前阶段的能力不足。因为,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像决定留学这样,让你有一两年的时间去分析。在留学申请的软实力中,决策力和参与感是一个重要标准。这些不是在任何一个材料中展示的。而是通过个人经历体现出来的。决策力也是领导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没有决策力的人无法成为领袖。在每一个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做出正确判断,这点非常重要。


最后,小编想说的话,留学对你而言如果真的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就不要留学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人生苦短,何必为难。如果决定留学让你每天鸡血满满,就不要浪费时间,从决定这一刻全力以赴吧!

 

1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