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经验> 行前准备> 出国前孩子如何调整心态
出国前孩子如何调整心态

出国前孩子如何调整心态

留学博士2016-10-14 14:55:12浏览1798

  为了孩子的美好发展和光明前程,家长们拿出家里大笔的资金供给学生出国完成学业。含泪将他们送往他乡的客机,一切都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开始,更大的进步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家长们希望终有一天,自己的孩子可以破茧成蝶,成为国之栋梁。但是,刚刚飞出国门的雏鸟们必然面临着种种挑战,如何可以适时的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最快适应改变。

  1.出国心态调整

心态调整与心理准备必须放到出国后第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上。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自己过去不是享受的,而是学习锻炼的;国外不是什么都好的,国内不是什么都差的;做好落差感的心理准备。这种心态的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过去有很多例子说明了孩子心态调整的重要性。有这样一位同学,在出国之前对国外的生活和学习抱有非常高的期望,结果过去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短时间内就不断地要求调换专业和学校,甚至要求回国放弃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调整,该同学最终调整了过来,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学习心态的改变

  现在,欧美国家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教育偏重个性的发展,他们通常要求孩子将学习成绩作纵向比较,也就是说将现在的学习成绩与自己以前的学习成绩作比较,看自己在学习上是否有进步,这样孩子就容易获得成就感,长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而我国的许多家长自己不同程度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追求学习的好成绩,往往习惯于将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与他(她)周围的同学作横向比较,并要求孩子在学习上要超过别的孩子,有些家长甚至要求孩子每门功课都要出类拔萃,这就给孩子的心态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孩子长期承受心理上的压力,他们的学习心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往往追求的是一个学习成绩的“优”字甚至“全优”,却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学习的乐趣,结果学得很累,至于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就更没有了。但结果怎么样呢?在学习上能够拔尖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有些孩子课内读物的学习上是优等生,但课外知识则知之甚少,这样的孩子今后的发展会有局限性)。那么,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事实上不能成为学习上拔尖的孩子,但在自己家长要求超越别的孩子的“优”或“全优”的压力下,这些孩子对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不容易获得成就感。因此,这些学生经常处于情绪低落状态,从而对学习真正开始缺乏了兴趣。这使这些孩子长期处于学习的误区中。现在,这些孩子要出国留学了,如果仍然按这种学习的心态去学习,结果是可想而知。

  二、处世心态的改变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是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他们受到的关爱太多,因此,不少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已习惯于由老师和家长来关心,在处世方面往往缺乏主动性,这样的心态到了国外后就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许多国外大学实行学分制,留学生的学习课程完全要由自己来选,考试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都会公布在公告栏上,学生必须自已主动选择和办好每个学期的学习课程,自己关心考试的相关事宜,否则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这对不少从中学到国外读本科的学生来说,就必须改变在国内时课程由学校来定,考试由班主任老师反复叮嘱的心理习惯。

  三、国别心态的改变

  国别心态对许多学生和家长来说似乎很少会去认真考虑,但这个问题却每时每刻都对留学生的学习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别心态的作用是多层面的,而且比较复杂。学生的国别心态直接影响到他们了解和接受外国文化以及融入外国文化,因此会对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作用。国别心态通常表现为学生在国外用什么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如何对待周围的一切以及如何感受周围的一切。

  留学英国攻读硕士学位的金先生说“刚到国外时似乎有些不习惯,回想一下未出国门时我们看外国留学生的感觉,作一下换位的思考,就可以想象出在异国他乡他们是怎么看我们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曾在中国留学过的外国学生作过交谈。他认为,留学在国外时,你最好暂时忘却自己是个外国人,要经常以留学所在国人们的心态看待和感受周围的一切。经常想象一下自己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说话时尽量模仿他们的语音语调,淡化中西文化差异。这样不仅能够学到地道的外语,而且会比较成功地融合异国民族文化,获得良好的留学环境。这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为了更多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经常参加一些校园的娱乐活动,他曾学过一些京剧,还会说几句中国方言,当他偶然用方言与中国朋友交流时,彼此间感到国家间地理位置的距离感变得模糊了,心靠得更近了,不仅赢得了友谊,而且增加了信任。”金先生认为,我们中国留学生应该从外国学生在中国留学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努力调整心态,淡化国别差异,为自己营造良好的留学环境。

  留学生在怀有“一颗中国心”、拥有民族自豪感和坚持自己的国格和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多了解和学习一些国外民族文化的精华,亲身感受一下异国的风土人情,适当调整一下国别心态,会为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增添多彩的一页。

 

  2.学习方法调整

学生在国内习惯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而国外是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开放教育模式。学生出国之后面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变化,短时间内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适应和磨合。如果家长在学生出国前就这方面多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多了解一下外国的教育模式与中国应试教育的差异,多给学生讲解一下如何去应对这种开放式的教育,让学生在心理和实践上都有一个准备过程,那么,这个磨合期就会大大缩短,有利于孩子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国外教育与国内教育最大的差别就是改变了国内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再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而是综合性的考评。这里尤其要注意几点:一是课堂表现的重要性,在国外一个学生成绩的评定考试成绩可能只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勤率成为重要的考评要素。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像国内一样随意的旷课,或在课堂上一味的听老师听讲和记笔记。二是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学会问问题,不懂就要问,当时有问题当时就沟通。一定要注意预习的重要性。孩子过去之后语言是个很大的难关,特别是在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老师的语速和课程的专业性会造成很大的理解障碍,毕竟不是母语国家,所以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把课程提前都预习到,这样才不会产生课堂上不知道老师讲到哪的情况。

  3.沟通模式转变

  学会沟通,乐于沟通是孩子出去之后面对的第一大难关。因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远离了亲人,孩子们过去之后第一感受到的就是寂寞。学会沟通这个时侯就显得特别重要。学会沟通的第一步就是敢于张嘴说话,国外的文化环境还是很喜欢那种敢于沟通,有问题直接交流解决的孩子的;学会沟通的第二步就是学会理解,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理解对方的喜好与习惯,让自己的沟通变得有效和令人愉悦才是最终的目的。

  大部分孩子出国之后都会选择短期的寄宿家庭,希望更快的融入异国社会。就是在这短暂的寄宿家庭生活期内,因为沟通的障碍与不及时,曾经出现了许多问题。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小姑娘出国之后选择了一个寄宿家庭,这个家庭的女主人是个单身而且正在减肥,所以家里面没有准备很多吃的,冰箱里面也是空空如也,这个小姑娘每天都处在一种吃不饱的状态,但是又不敢和女主人进行交流,只能打电话给爸妈哭诉。孩子出国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当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也是必须的。再次,提醒家长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及时打扫房间卫生,不浪费水电煤气,维护公用场合卫生等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入乡随俗及时的去适应新的环境对孩子的沟通能力和快速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4.安全意识提高

  孩子出国后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应该讲,大多数情况下留学生所处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安全的。但是安全问题也应被家长和孩子们常挂心头,不能松懈。在此专家建议家长和孩子们出国之前要多了解一下所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风土人情;摸清楚住宿地附近的治安情况;不要去一些不良场所如赌场等;不要晚归,谨慎交友。同时一定别忘记购买保险。

  5.理财观念加强

  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精打细算的理财意识,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更容易出现。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理财规划,一方面帮助孩子制定消费计划;另一方面多查账户,及时了解孩子的资金状况。

 

  消费计划除了固定的学费和住宿费用,还应该把其他的一些细化的消费明确一下,比如餐费,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费用,学习费用,娱乐费用,交友费用等。细分之后可以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给孩子制定一个消费计划,毕竟家长的钱来之不易,在保证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水准的前提下,控制孩子合理的消费也能够为家长减轻一部分负担,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孩子的资金状况及时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出国之时,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张信用卡以备不时之需,但过去后平常的花费最好让孩子用现金,包括出去的时候也最好给孩子带上足够的现金。因为孩子在消费的时候,如果是刷卡,他对自己的消费状况没有一个很明晰的概念,对于卡里钱剩多少也没有一个形象的概念,用现金消费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点。同时,信用卡最好办一张与父母的工资卡相关联的,这样父母可以及时的知道孩子的资金状况,有什么应急的费用也可以及时的给孩子必要的支援。

1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