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游学分享> 欧洲> 游学收获丨我们眼里的德国游学

王睿鹏——

然而,又是什么造就了这个民族?

我想,应是教育和文化。

教育应从人出发,教育本身应该是感性的而非理性。对于中国来说大人教训小孩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大人本身就有这个资格,因为大人认为自己优于孩子,以至于等孩子略微长大,也不听取孩子的想法。而在德国孩子与大人是平等的,既有血缘关系又如朋友般互相尊重。从幼儿园起,早上老师会郑重地和每一个孩子一一握手,互道早安。当孩子犯错,家长从不会居高临下地批评,因为那会使孩子觉得是因为家长而改正错误,而不是因为这事情的本身对错而改正。这也成就了著名的工匠精神,正是对自己的严格才会对手中的作品严格。

朱兆晗——

还有一件让我感触颇深的事。刚到他家,就被他们的“土豪”给惊到了,但是感叹之余,回想起之前Maxi在中国的节俭,也想起了之前微信里看过的一篇文章:《德国人:再富,也要穷孩子》。文章里说,德国人认为,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父母有处置的权利。作为子女,不应该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遗产。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可能会和父母干得一样好,甚至更为出色。他们相信真正的幸福,来自自己的成功。有一天晚餐前,Maxi在帮他爷爷洗车,我走过去看豪车(奔驰SLS)。他看见我,就给我一块海绵,让我一起洗。在我们俩辛苦劳动一个小时后,终于把车子洗得干干净净。他爷爷过来检查一番后,很满意,给了我们各20欧的小费。这时,Bernhard开着奥迪R8回来了,于是我们俩又兴冲冲地干了起来。拿到了第一桶金的我洗得格外卖力,又是一番劳动以后,R8干净了许多,Bernhard也满意地给我们每人10欧的小费。他们家的教育方法让我懂得,钱不是白来的,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劳动赚来的。

周聿隽——

课堂外,学生们自己动手午间BBQ,挣的钱用于增添音乐会要用的新乐器。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真的不知道德国孩子的动手能力这么强大。搬来烤架,点火,有人负责烧烤,有人负责收费,有人负责递面包,一切都是学生们自己在忙碌,一切都井井有条,包括后来在学校大堂举行的party,从准备食物,安排场地,到组织节目,全程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插手,都是学生们自己在忙碌。

朱以冰——

他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家长、老师不会去干预他们,而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去挖掘兴趣背后的天赋。他们没有繁重的功课和作业,这也是让许多人羡慕的地方吧。希望有一天,中国也可以改变一下教育政策。但我想那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人们的努力吧。其次,他们的课堂也和我们的很不一样那个,没有我们那样死气沉沉,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所以他们的课堂要热闹欢快得多,也能让学生在谈论声和欢笑声中学到更多不仅仅属于课本的知识。

吴双——

先谈谈两国的教育。中国的校园比较封闭,而德国的校园是开放式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中国的校园规模大,人数多。而德国的校园虽然不大,但是更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比如:德国校园里有那么一堵墙,墙上都是学生们的涂鸦之作,大家心情不好时,可以写在白纸上,贴在这堵专门供学生发泄情绪的墙上。等到心情好了,再去撕下来。这对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德国学生的教室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采用走班式,比较开放与自由。几个学生围坐一桌,便于随时交流。课堂上,老师不是一味地灌输,也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学习时比较轻松,因为老师们没有一本正经地授课,他们很像一位主持人,和学生们谈笑风生,把更多时间和表现机会留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甚至有的经济课的老师还用糖当作钱让学生模拟经营管理,既满足了学生的口腹之欲,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真正学到了知识,一举多得。

住家生活

徐睿——

我还记得Johanna带我去爬树的那次,她轻车熟路的带我前行,穿过布满玻璃残渣的荒废的树林,然后爬上了那棵高大的树,有着许许多多的枝杈,她就坐在树干上,眺望远方,然后回头说:有时候,当我有心事时,我会坐在树上看天色变黑,星空密布,群星闪烁。而没人会打扰我,我会在这里完成和自我的对话,静静的整理自己的情绪。爬下树时她一边抚摸树皮一边 的感叹:这棵树陪伴了我七、八年呢!我们还去玉米地里的探索,去树林拓展运动,去田地里散步、摘花,享受田园生活,去JoJo家马场劳作,清扫马粪、骑马,去乘游艇,打mini高尔夫,去shopping,去party……

邓湘莹——

初到住家,还惊讶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孩子与自己是平等的,初次见面的礼仪是大人之间常用的握手,在平时交流时,也丝毫没有长辈的架子。住家和他的母亲之间像是朋友一样,会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虽然对父母仍然是很尊敬的,但是更多的情况下,父母会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谈,而不是用父母的身份命令、掌控他们。

陆可欣——

夜深了,一轮弯月照在明晃晃的露珠上,德国的夜晚气温骤降,我和我的德国家庭在花园的草坪上生起一堆篝火。不必拘束坐姿,也不必顾忌时间,一切的烦恼都像被抛之脑后。我们一边烤火,一边谈起一天的见闻感受,谈起生活琐事,往常哗啦啦流淌的时光,在此刻仿佛凝固成霜。

任奕帆——

至今我都记得我的搭档Christian和他的朋友Maxi,Peter,和他们的家庭,他们都努力带着我们体验各种各样的德国生活,欢笑和快乐,始终陪伴着我们。最后一天,黑海,离别的情绪渐渐滋生,来自远方的风不断拨弄离人的思绪,我会把你们永远藏在心里,这一段经历,妙不可言。

欧洲风情

王睿鹏——

不大的国土,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却给人一种旷远的感觉。就拿我们所去的安贝格来讲,除了一小部分中心城市外,其余的都是旷野,小镇环山而建,没有高楼林立,没有繁华街道,也看不见熙来攘往的人流,偶尔有一辆车驰过,带起两旁农作物一片欢呼。整个城市透出一种纯朴自然的气息,流淌在每一个生活在这城市的人身上。

与中国不一样的是,德国的建筑大都保存着旧欧洲建筑的风格,古朴的建筑无时无刻不在渗出历史与文化,哪怕是一叠砖,一块玻璃,都可能蕴藏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厚重,而又不失朝气。

陆可欣——

德国的教堂也是极有特色,从外部看,巍巍然有几百年的历史,墙壁上都有精美的浮雕,让人的心也沉静,一眼万年,走进教堂,彩色的穹顶下昏黄的灯光,随便找一张长凳坐下吧,面前是耶稣像和圣母玛利亚像,我在那一刻不知为什么想起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一首诗:“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邓湘莹——

欧洲这地方基本上不会有大的变动,十几年过后你再去同一个地方,基本上是和你回忆里的景象没有出入的。他们把历史、文化封存、冰冻,仍然在几百年前当地人的影子下穿梭。没有过高的楼房,却有皇家大道,默克尔的房间也只是隐藏在街边寻常的一角,不远处还有惹事的难民的吵嚷和跳着舞走路的老爷爷。

周聿隽——

人们都说纽伦堡是充满童话般的气息的玩具城,我觉得“童话般的小镇”对于Amberg来说也十分贴切,这里的建筑充满巴伐利亚的风格,几乎每扇窗户底下都可以看到整整齐齐栽种的小花,走在如画的街上,又干净又可爱,就像置身在童话中一样。

1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