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出国考试> 语言等级> 旅法音乐家高远:出身寒门,志存高远
  高远,旅法音乐家、艺术评论家、作家、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留学于法国国立音乐学院,现在法国和欧洲从事专业音乐演出、艺术评论和文学创作。

  高远,旅法音乐家、艺术评论家、作家、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留学于法国国立音乐学院,获法国政府奖学金、享有法国国际艺术城专家工作室。现在法国和欧洲从事专业音乐演出、艺术评论和文学创作。

  高远的文学作品曾获“世界华文报告文学奖”、法国“欧洲时报创刊二十周年征文一等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优秀散文奖”、中国文化部“中法文化年征文比赛三等奖”、中国文联“全国原创歌曲十佳作词奖”等海内外文学奖项。作品被瑞士苏黎世大学汉学院、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收藏。著作有《贝多芬传》《情怀巴黎—走入法国音乐家的情

  感家园》《江山如此多娇—中国文化年评论集》等。

  “我小时就喜欢音乐,后来从事音乐专业完全出于兴趣和爱好。也正是因为兴趣和爱好逐渐变为理想,而理想又与现实的生活存在很大差距,才使得早期专业与生活的道路异常艰辛。”高远告诉《留学生》记者。

  跟大部分学艺术、留学法国的人不一样,高远出身寒门。谈起求学之路,高远回忆道:“我出身贫寒农家,那个年代别说农村,就是城市里学艺术也得有极好的家境的。我初中未毕业就孤身到省会石家庄学习音乐,那时家里不赞成我学习音乐,其实就是赞成也供不起我上学。我当时为了省钱两天吃一顿饭是常事,考上省会艺校后学习之余出去做工,比如给印刷厂跑活儿,挨工厂问有无印信封信纸之类。后来学校稍微有点生活补助,我就把钱攒下来,到北京和天津的音乐学院找老师上课,以备考大学。”

  “攒的钱只够交老师学费,火车票买不起,每次上课我就从火车站旁的地道桥攀上去,再顺铁轨进火车站,求乘务员说上去补票。上车后钻进三人座下面,这样查票查不到(那时都是绿皮车),到站下车再沿着铁轨走到有地道口的地方翻桥而下,坐公车去老师家上课。回来依旧顺铁轨进站……我后以优异的成绩成绩考入天津音乐学院,毕业后获法国政府奖学金赴法留学。”

  高远认为,他早期的音乐启蒙与求学经历中,在农村的散养教育中受益良多:既磨练了吃苦精神和意志,也对艺术发挥起到重要作用。“我小时在家里读了不少的书籍,培养了我至今爱读书的习惯。读书和家境熏陶不仅坚定了我从事音乐专业的信念,更使我在音乐之外,对文学、美术、舞蹈、戏曲、戏剧等诸多领域有所了解并得其益。”

  留学生:法国的艺术学术氛围跟国内什么不一样?

  高远:法国艺术氛围之优学术水准之高举世公认,这主要源于法兰西民族千百年来崇尚文化艺术的绵绵不绝之传统。法国朋友聚会,文化艺术是主要谈资之一,一起比排场比名牌几乎没有,那会被人视为无知浅显没有文化的表现。现在我国和法国的文化艺术氛围还有不小的差距,不仅仅是传统上的,更是经济所决定的。《管子》讲:“衣食足而知礼节。”法国是资本主义老牌发达国家,经济稳固,文化艺术异常发达。而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上升期,文化艺术尚未真正深入涉及(现在国家已经采取策略),自由出思想,休闲出艺术。这需要一个过程,从现在发展来看,我们不远的将来就会大有改观。

  留学生:最喜欢哪一位音乐家?为什么?

  高远:古典音乐领域钟爱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德彪西等人的音乐,他们的音乐“出自内心,直指人心”。我更喜爱国粹京剧艺术,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的艺术,众家纷呈,姿彩各异,深谙中国文化内涵。对我个人而言,我越了解西方艺术,就越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这也是很多留学生在国内听流行音乐,出国后便对中国民歌戏曲情有独钟的原因所在。浅里说它是可以排解异乡寂寞、思乡情怀的渠道,深里讲这是个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潜意识的重识与回归,让一个人自信,使一个集体重回民族自信。

  留学生:第一首创作的作品是什么?

  高远:我第一首编创的作品是根据京剧皮黄为蓝本改编的《京韵》,2000 年在法国艺术城音乐会首演,当时法国的导师和同行还有一些乐迷,经常问我中国的音乐除了他们了解的古筝古琴外,到底还有其他什么特色的?为了能使西方人更了解中国音乐,我就逐步进行了这方面的编创和尝试。

  留学生:这些年来你的作品风格有变化吗?

  高远:一个音乐家的作品总体来看经常是有变化的,但变化之中又有统一性。还有一点,解放前的冼星海、马思聪,改革开放后一批批卓有成就的音乐家们,他们走出国门时无不是准备到西方去探寻音乐的真谛,而到了西方之后,特别是经过系统学习、掌握了西方技术技法,需要发觉灵感、挖掘素材的时候,转而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挖掘和取之不尽宝藏。很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况味。我想这也是包括我个人在内的很多音乐家走出去的心路历程。

  留学生:有人认为当职业音乐家是艰难而且有风险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高远:一般而言,职业音乐家(以及艺术家)的风险有两方面:一是自己的艺术是否被人认可;二是面对生活本身。在如今炒作大潮中踏踏实实做音乐的职业音乐家(艺术家)大多是寂寞的,因为在很多人的眼里,名利双收、风光无限才是“成功者”。同时,国内艺术人也经常惊讶,这些“外表风光”的艺术家很容易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流逝。而国外的艺术家常常是历久弥新,站得住脚。不论是艺术界,科技界也是如此。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很多是在某一领域已经坚持了十几年数十年甚至一生的刻苦,才得以“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点无论从艺术还是科技层面讲,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留学生: 怎么在音乐艺术追求和商业化中获得平衡?

  高远:艺术与商业好比一杆秤的两端,中心的支点便是良知——艺术的良知。不能不承认,现代社会如果太偏执于艺术本身的艺术家往往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而如果艺术家太过商业化,炒作过度,欺世盗名,反倒被专业领域的人士不屑一顾,随着时间被人们淘汰,傅聪把现在国内一位知名钢琴家比作“二人转钢琴家”就是例子。艺术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犹如戴着铁链跳舞,看上去美。实际沉重。所以认真对待艺术本身,不急功近利,是艺术与商业平衡的唯一法则。但反过来讲,一个艺术家要从高高在上、纸醉金迷的环境中解脱出来,注入真情,涅槃重生,是很难的,这比艺术家成功时还要困难。这个规律是无情的。

  留学生:你有计划回国发展吗?

  高远:初步有此计划,希望立足双方,进一步在中法文化艺术交流方面做一些实际工作,但还需要缜密思考筹备。

  留学生:对计划赴法学习音乐的学生有什么建议呢?

  高远:对赴法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建议主要是专业方面,国内学音乐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太注重于技术技巧,这并不是说技术技巧不重要,而是不应过分强调技术,艺术必定承载的是情感的产物,太为技术而技术反是舍本逐末。任何一门艺术达到较高阶段再度延伸靠的不仅需要专业本身,更是其他姊妹艺术门类的滋养培植,我们古人所讲的“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还想对计划出国留学和正在留学的同学们提个建议,出国需注意三点:安全、健康、学习。学习是最终目的,但不是唯一,如果前两项不能有效保证,学习便失去实际意义。这是我这个早几年留学的海外人的建议吧。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