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经验> 留学家长> 推荐一本好书:《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这本书一看书名就知道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我们通常把这类书泛称为育儿书。但是比起别的育儿书,比如告诉你孩子各个年龄段会出现什么表现,父 母应该如何应对,或者手把手地指导父母该如何解决育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之类的书,这本书更多的是在讲育己,也就是做父母的如何意识到并解决自身的问题,那 么很多看似问题的育儿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那些操作手册一样的育儿书总会让我陷入更多迷茫,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照搬书上的方法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 到的情况。而且,如果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想法去阅读,永远也无法触及问题的根本,反而让我们更加倾向于把问题都归结到孩子身上。

 

而这本书则不同。

 

作者是一位出生于印度现居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博士,早年受到东方正念思想的影响,后来将之同西方心理学理论加以融合,形成了自己有关正念生活和觉醒教育的理念。关于“正念”一词,此处需要略加解释。简单来说,它的意思就是“有意识的觉察”,现今也是一种心理疗法。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里面的语句总会让我想起之前练习瑜伽的时候老师所说的引导性的话语。比如,在练习呼吸的时候,老师会说“要对自己的一呼一吸有觉知”; 在最后深度放松进入冥想的时候,老师也会说“要对自己的当下有觉知”等等。那时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觉知”,可是又理解不透,因为像呼吸这么想当 然的一件事,想要刻意地去体会去观察它好像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就像呼吸一样,在育儿过程中,我们或许因为自己作为父母的身份或许因为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可能会认为许多事都是理所当然的,根 本“觉知”不到有何问题。所以作者要我们“觉醒”,深度的观察自身,了解自身,与内在的自我建立联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喜欢这个角度。因为比起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或者去“改变孩子”,“改变自己”来的更加可控,如同一下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解决的出口,所以也让我感觉更加容易。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书中有很多具体的案例分析,所讲的故事如同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我们会在那些故事中看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甚至我们自己。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认 为,那些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才是问题,而很少去反思自己,去觉察自己。这是一种叫做“自负感”的东西。“自负感”这个词,表达的非常准确,也是整本书中让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概念。

 

作为父母,一想到“这是我的孩子”,自负感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膨胀了。孩子想吃西红柿,而你认为应该吃胡萝卜;孩子想穿凉鞋,而你认为穿皮鞋才跟衣服更搭 配;孩子跟别人起了冲突而受到指责,你去跟校长和对方的家长争吵;孩子没有考上名校,你感觉自己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孩子想报考艺术学校,而你认为 读商学院更有前途;孩子找到了想要结婚的爱人,你用“断绝关系”作为威胁加以阻止......这些,全都是“自负感”的表现。

 

其实,不光是对孩子,在对待同事朋友或其他人的时候,我们时不时都会表露出某种“自负感”。只不过,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更加不加控制不加掩饰。

 

“自负感”强的人,脑子里充满了“我觉得”、“我认为”、或者“我就是这样”。这会在无形中在自己跟别人之间设置一道屏障,阻碍你去理解和包容别人。或者 更严重的是,你根本不愿意去理解别人,所以也根本意识不到这层屏障。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己和与自己不太相干的人之间,过去了也就算了。但是,若是也用这 种“自负感”对待孩子,后果不难想象。

 

所以,我们若能走出“自负感”的羁绊,就会更能欣赏到孩子的平凡,也会放下过多的焦虑和伟大的期望。

 

“觉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育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很长一段时期的“不觉醒”。作者要我们放下心理负担,因为“觉醒”总是从“不觉醒” 慢慢发展而来的。我们需要有意识的练习,向内审视自身,去探寻和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当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发火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几道题,而是因为自己工 作太忙累或者自己太焦虑,这就是一种“觉醒”。

 

“觉醒”的状态会让我们更容易发现生活本身带给我们的教诲,而不是去根据某些操作手册照方抓药。 而且,当我们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并带着这种本真出现在孩子面前的时候,孩子也会跟很容易早早地跟自己的内心建立联系,这种联系会在他们对抗生活中的挫折 和打击的时候非常重要,正所谓“强大的内心”。

 

所以,育儿必先育己。

 

这是一本读起来充满禅意的书,就像我在前文中提到的让我联想到练瑜伽的经历。我本来对此类的东西很无感,就像我在练瑜珈时怎么也无法静下心来去体会自己的 呼吸。但是,不知是不是因为书中所讲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总觉得字字珠玑,好像每句话都在说:就是说给你听的,还不去好好反思?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够“觉醒”,也需要反思,这本书或许真能帮到你。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