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经验> 留学家长> 孩子:挑战--读书笔记

发现一段跟这本书无关,但是对我特别有感触的话:

身边很多好朋友妈妈们,都开始读书了,我真心觉得这是好事,而且读完书,告诉我说不爱生气了,我也觉得很正常,这正是我自己的一个心理路程,认识自己,解放自己,改变自己,同时也做到了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身边最亲密的人。

另外说到读书,尹建莉和哈爸的这段对话也有必要贴上来:

好,言归正传说回这本书,最初翻开这本书,我就有一种似曾读过的感觉,不管是他的理念还是措词,都与正面管教系列丛书很像,虽然我只看了其中一本,却深受它的影响,它让我试着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去处理与孩子的各种争端。所以我翻看后封皮,就看到了这段介绍:他的实践方法与正面管教是不可拆分的,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方法的提出。

那么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经历过以下场景:比如游乐园里永远也玩不够的孩子,不管你多疲惫,他却说'还要,还要';孩子在家里旁若无人的大声喧哗,在餐厅里跑来跑去,不肯吃饭;在超市里面什么都想买,不买就大哭大闹……,面对上述问题,大多数家长的反应要么束手无策力要么暴跳如雷,用尽办法比如乞求,命令,惩罚、奖励等方法来让孩子守规矩。大人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好管,越来越不听话了,而孩子呢,家长们想过这些不合作孩子的心理吗,据研究,事实上孩子们常常感到不满、无聊、低落并表现出傲慢和以自我为中心。大人常说的话是'照我说的去做',你想过换一句说吗?如'照我做的去做'!是的,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遇到各种挑战,而这本书就是结合实际案例作出的具体分析,如果你初识正面管教,那么这本书的某句话或者某些方法也许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真正的去了解孩子

孩子一切行为的根源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寻找和获取自我定位。孩子是观察的专家,但在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解释理解时,却容易产生错误,然后会通过这些错误的理解去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感。

这是对典型二胎家庭,家长没有处理好老大情绪时,对大娃正常反应的分析,这就是孩子的观察和理解。所以家有俩娃或者准备想要二娃的,严重建议看一下正面管教类的,这样才能走进孩子内心,从而更好解决父母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争端。这本书对家里每个孩子会产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如何在家里寻找自我定位,分析的比较详细,我看完觉得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起码我自己可以归进某一类。

如果成长健康,孩子就很容易顺其自然,随遇而安,通过展现能力和积极参与找到归属感。(说到这里,我就要插一句了,我怎么看我家娃的状态就是这个呢,表拍砖哈!我的感觉就是,正常情况除去她犯困和累的情况,我跟她讲话都特别省力气,比如今天早上说要烤鸡翅,我正要烤的时候,爷爷不高兴了,说这几天孩子肚子不适,不能吃完饭再弄吗,我说她都惦记一个星期了,趁着有时间赶紧给做了,后来我看爷爷明显不高兴了,心想算了,然后我就跟甜甜商量,能不能吃完饭以后再烤,爷爷说吃完不好消化,而且你这两天总闹肚子疼。爷爷听见我一本正经和她商量,就说你随便怎么糊弄一下不就行了吗,很快她就忘了这事了,可是我并不这么觉得,我跟爷爷说她是一个三周多岁的小姑娘了,有些事情是绕不过去的,比如这个烤翅她很早想吃了,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关键我并不想糊弄她。她其实一直在旁边听我们的对话,我估计我这么说她本身已经感觉到我对她的尊重,我后边又说等吃完早饭,咱们把你的好朋友一起叫过来吃,吃完咱们一起出去摘草莓。她终于说,好吧同意了。然后我们就按照我说的顺序,吃饭、喊朋友吃鸡翅、摘草莓,我尊重了她,并且履行了诺言,她表现了超常的合作)。而如果孩子觉得气馁,又没有适时得到家长的鼓励,归属感就得不到满足。这样的孩子经常会把重心转向通过他人得到归属感和自我认知,通过恼人行为或者可爱行为,在他人身上找到定位。这类行为,作者归纳了四类,我看了觉得有必要,搬上来大家学习一下,因为了解了孩子的错误目标,我们才会用更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1.通过得到过度关注来寻求归属感。孩子认为只有当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时,才能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2.权利之争,通常出现在父母强行制止孩子要求关注的行为后,孩子会决心用权力之争来击败父母,从拒绝父母的正当要求中得到满足。3.报复,其实这类孩子很少得到鼓励,而他们恰恰是最需要鼓励的。4.自暴自弃,一个彻底气馁的孩子会完全放弃自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不会成功。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告诉孩子他们真正气馁的原因,因为孩子对自己背后的目标一无所知,这样做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来答案奉上(开玩笑,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只是一些提示),但是大家一定要仔细、认真代入感的看一下这段话:

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则首先是家庭环境再是社会。孩子学习自己内在环境的同时和外部环境也有了接触。所以孩子首先通过与父母的关系,体验与整个社会的关系,我们特别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源于此。那么同一家庭长大的孩子仍然性格会有大不相同,这个就要看孩子在这个家庭中的位置了(这本书作者称之为家庭星座)。老大、老二、老三等都分别给自己什么定位,分析的还挺有意思的。我只贴一个独生子的给大家看看:

所以客观的好好看看我们的孩子,站在他们的角度倾听一下他们真实的想法,才算是我们赢得孩子合作的第一步。

 

没错,我们谈的是赢得孩子的合作,不是获得、不是取得。那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与方法才能让孩子更好的与我们合作呢?是宠溺吗,抑或是严厉?是惩罚、奖励、赞美、打骂吗?我们的态度只有五个字:和善而坚定,要记住和善是告诉孩子我们很爱他,尊重他,愿意站在与同样的高度与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坚定是告诉孩子,你看这是我们的规则,我的底线,虽然我不对你用武力,但是规则就是规则,大家都要遵守。坚定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把我们的意愿加给孩子;当然要记得温和过头了,对孩子毫无原则就是溺爱了,而坚定过头了就是严厉,也是我们所不提倡的,因为容易物极必反。想让孩子高兴是我们的天性,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要满足孩子的愿望。然而,如果我们通过牺牲规则来换取孩子的高兴,或者出于害怕而对孩子妥协,这时就需要提高警觉了。我们并不是说随意拒绝孩子的所有要求,而是说当孩子的欲望、要求和规则相抵触,或者不符合情势,我们必须有判断能力,以及有说'不'的勇气。当然还有很多对这套说辞无动于衷,那我只有一句了,你试了吗?如果你试了孩子还是没有改善,我再问一句,你坚持了吗?坚持了几次?如果你告诉我你试了,而且坚持了,无果,那我要质疑你用方法的是否正确了!然后我推荐这类人一定有必要学习正面管教,不断对自我审视,不然你根本无法真正的认识自己的孩子。

讲到方法,我前面提过了,不是惩罚与奖赏,而要用鼓励。责备、恐吓、打骂都没有效,因为任何一个这样的行为都只能暂时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却将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更严重的事情上,增加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经常会导致权利之争。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你记不记得很多家长会说:打了多少遍了,就是不长记性!对嘛,这就说明,打骂、惩罚孩子根本没有用,带来的只是短期的效果,长远来说是无效甚至还有太多副作用。所以不要再自欺欺人的说,我打你都是为你好,你承认与否,其实事实都是你惩罚孩子,是因为无法赢得孩子,而发泄自己的情绪罢了。奖赏和惩罚孩子,有个相同点,就是让家长站在高高的统治者的位置,而不是平等尊重的对待孩子。这样奖赏之下就容易将孩子的社会归属感错误的归位'只有获得,才有价值',即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真正的快乐不需要建立在他人的关注上,而是发自内心,感受到内在的满足。

说到鼓励,鼓励孩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上面提到的各种孩子的错误判断,用正确的鼓励措施,都可以解决,当然这既要求我们站在与孩子对等的位置上。不要总说你还小,你不懂,你做不了,你怎么这么笨。多跟孩子说说,你可以,我相信你,坚持一下,试一下,那么你会发现,孩子远比你想象的坚强、能干!当然,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是在于给孩子自尊和成就感,在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看在眼里。不要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也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能。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