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游学分享> 亚洲> 日本游学报告:近距离感受稻盛哲学

 

在国外游学对于游学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更能够引起学习的兴趣,本站编辑为大家整理了日本游学报告的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

【游学心得】

“匠心”,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持续的专注,持续的改进。

blob.png

有人以为把小孩子放到好的环境自然就好,这颠倒了因和果。好的环境是如何创造的?不管别人如何,不要埋怨社会,你我都是国人,与其评论国人的文明素质,不如从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做起,从改变自己,做好自己做起。你我光明,周围就不黑暗。

(一)自然环境

到了日本,蓝天、白云随处可见。虽已近中秋时节,中午的太阳仍然灼热,让人很不习惯,隐约记忆中孩提时代的太阳便是如此。在城市的公共区域里没有一座垃圾箱,却处处一尘不染,路面上看不到一个烟头、一片纸屑。

我们在京都清水寺游人如织的石道旁,发现有一簇蘑菇安静地生长,完好无损到令人诧异的程度,换作生长在国内的景区呢?

谢增标提出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深思:一路上彬彬有礼的日本人,真的是素质高于我们中国人吗?如果我有两个孩子,他们都遗传了我的基因,但一个头顶蓝天白云,呼吸新鲜空气,另一个头顶重重雾霾,呼吸污浊尘灰,长大后,哪个孩子安静而不喧哗,礼让而不蛮横,秩序而不混乱,稳健而不焦躁?与其评论国人的文明素质,不如从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做起,相比道德教育和法律规范,自然环境才是每个人性格造就和素养锤炼的根源。

(二)精细、人性化的设施与服务

1.刚走出机场,看到大巴司机站在行李舱旁边,等我们来了,他便钻到行李舱中,非常齐整地依序摆放各类规格的行李箱。后来我们在其他地方观察,发现凡是大巴司机皆会如此。

上了大巴,导游提醒我们,日本公共汽车相邻座位安全带的颜色不同,靠过道为灰色、靠窗户为黑色,先天杜绝了“张冠李戴”。

第二天清晨,离集合出发时间还早,我们看到大巴司机安装稳定支座后,认真擦洗车辆,不仅车体,就连车轮的钢圈和排气孔也被擦得锃亮,能照出人影来,不禁油然升起对司机师傅的敬佩之情。没有任何疑问,这就是我们常谈论的匠人精神了。

2.大阪关西机场开业21年,高架道路设施竟然没有一点儿锈蚀的痕迹。

3.大阪赴京都途中,导游为每位团员发了两个饭团,心急者正在发愁塑料包装纸如何撕开之际,导游提示要按包装纸上标明的1、2、3步骤操作,于是乎瞬间体会到设计者的智慧。

4.在京都日航王妃酒店住宿,房间门锁依旧是传统钥匙型,室内家具也比较简陋,但诸多细节令人赞不绝口:

(1)窗帘轨道的曲线密封设计;

(2)床头柜的多用插座;

(3)盥洗池上的钟表;

(4)比一本书还小的体重仪;

(5)卫生间单独使用的拖鞋。

5.在每户空调室外机的连接处,我们注意到都有防锈蚀的保护外壳。

6.在一些住宅密集区的出入口处,一般有一、两个自行车棚架,大约30立方米的空间,可以整齐容纳12、3辆自行车。

7.在横滨繁华区域的一家餐馆前,车库外的地面大转盘很好的解决了车辆因空间狭小不好调头的难题。

8.一位来自西安的团友激动不已,

因为以防被雨淋着(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商场服务员为他新购衣服的手提袋上专门加裹了一层防雨布。

(三)禅修

京都的圆福寺始建于1783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遵循中国宋代以来的传统,建筑低调、朴实。2003年,稻盛和夫先生捐助并修葺了老旧禅堂。圆福寺是修行道场,此次破例为盛和塾中国塾生开放,听组织者讲,僧人们凌晨3点就起来精心准备了。

我们坐定后,寺院住持与我们分享了稻盛先生出家的几个故事,细节让人感叹!65岁的稻盛罹患胃癌,手术后仅两个月就在圆福寺剃度出家,为了出家他在达摩堂入口玄关跪拜祈祷2天2夜;真正的僧侣需要出外化缘,在出家修行中,稻盛先生每月一回戴着斗笠到寺外托钵行乞寄福。这是一种怎样的虔诚和清澈?住持讲,稻盛说他在迎来死亡之前,需要把自己的心灵磨练的更美好,因为死亡的是肉体,灵魂永远存续。

我们有生之年也要把永存的灵魂磨练得纯净、美好。

我们还向住持学习了半跏趺坐时的“呼吸”,大家一同坐禅20分钟。住持讲,动静之间,最重要的是修炼心性。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动”无处不在,但人们好像是在迷雾中疾奔,往往忘记了“静”的力量,唯有安静,心无外物的呼吸,才能调整心灵的平衡,真正维护我们的健康。

禅修后退出,发现鞋尖朝佛堂的鞋子,已被僧人们细心的将鞋尖一一转向堂外。换鞋时,有位团友讲他穿了双白色袜子在寺院里走来走去,出来后袜子仍是白色的。这么多感动,犹如无声处一个个惊雷!

(四)老龄化社会

日本老龄化程度很高,百闻不如一见。

在日本行走,发现很多服务行业的从业者大多为老年人,如出租车司机、酒店服务生、超市收银员、公司保安等,不少从业者貌测70岁甚至75岁以上。从这些老人的表情和言行,我们看到的是热情和自信,倒没有看到愁苦和自卑,但却不知何故、不由自主地报以怜悯和同情。

因为计划生育国策,中国在不远将来,社会老龄化程度绝不亚于日本,我们看到的这些老年从业者,明天极有可能化身我们自己。和日本不同,中国“国未富,人先老”,养老及相关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压力远超过日本。古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放在这里不知多么贴切,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工作,否然若干年后城市广场将见不到我们舞蹈的身影。

(五)郑桑的讲述

导游姓郑,入乡随俗,所以我们唤她郑桑。她年轻时是吉林延边的一名小学教员,20年前随丈夫来到日本,身兼职员、家庭主妇、母亲、文化爱好者等多种角色,见识丰富。一路上她给我们讲了很多日本的典故文化,比如战国三雄、田中角荣的故事,日本平常家庭的生活,不同城市房地产的价格,城市基础设施中的新发明,日本歌舞伎文化等。这里仅将垃圾分类、青少年教育、企业大家族文化、匠人精神等内容整理如下:

1.每个家庭主妇会将自己的垃圾分类上百种,分别捆绑回收,用过的液体包装(瓶、罐、盒)在捆绑前都要清洗干净。在国民的自觉行动下,日本的垃圾回收率达到惊人的97%,为世界之最。

2.日本从小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中小学开学生运动会,几乎都是团体赛,很少有个人竞技,每个人尽可能在团队里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团队取得成绩会非常开心。此外,学校组织的文艺节目,大都是合唱之类的节目,几乎没有中国常见的独舞和独唱。

3.日本员工普遍对企业怀有强烈的归属感,这可能和日本自然资源匮乏有关,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渺小,只有形成群体才能凝聚力量。形成日本员工企业归属感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潜移默化的“终身雇佣”制,很多人从大学毕业工作直至退休,生命的近一半时间都在供职的企业度过,有些人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比在家里休息的时间还长,企业已经是员工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了。

4.日本有不少企业经营者骨子里有种追求产品完美品质的东西。他们一般不会整天待在办公室里,而是常穿着工作服到生产一线解决问题。中国企业现在可能特别需要这种匠人精神(推荐秋山利辉先生的《匠人精神》一书),应该像优秀日本企业一样,为取得同行和客户的称誉,不惜把99.99%的精力用在0.01%的产品提升上。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