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游学分享> 亚洲> 苏州状元博物馆游学之旅
苏州状元博物馆游学之旅

苏州状元博物馆游学之旅

留学博士2017-06-05 14:52:11浏览1354

作为博物馆的一名忠实粉丝,即使在上学期间周末也不忘带着小朋友们一起逛博物馆,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也好或是一个爱好也罢,只要真的喜欢,就会发现自己陶醉其中,乐此不疲。如果把现在的计划比作一列火车,那到达每一个站都将是某个博物馆。只要有假期就是我们带着小朋友游学的时间了,乘着高铁踏上探索“姑苏人文”游学的征途,当然还是与博物馆教学分不开,列车到达的其中一站便是苏州状元博物馆。

博物馆大课堂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事物的场所,一贯以来是精英的殿堂和被很多人认为是“高大上”的地方。

苏州状元博物馆馆址不大,建筑不高,亦无苏博粉墙黛瓦,禅意十足,但每次来苏州都像探望一位故人一样必须来走一遭,没有高大上,只有平易近人,不说情有独钟,这里自别有一番新意,即每座博物馆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既然游学来到这里除了游当然更重要的是学。博物馆就像一个大课堂,这里的历史文物知识就像一本大百科全书,从建筑:潘世恩住宅,可以引申到清代建筑的特点、苏州人家布局安排、潘世恩何许人也;从状元可以了解科举制度、国家选拔人才的条件、苏州当时的社会、教育、经济状况;从展馆年画窥探苏州人文习俗;从整个博物馆知晓苏州崇文重教蔚然成风,教育资源丰富。所谓见微知著,从不同角度去解读一座博物馆,就会有不同收获,不同的见识,要想真正把它弄清楚、讲通透,恐怕穷极一生也不可及。

教学资源如此丰富的博物馆,不正像一个个大课堂吗?儿童个体对博物馆的兴趣是多元的,不单是停留在藏品层面,博物馆的建筑及展厅设计、儿童参观过程中听到的故事、看到的表演都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利用场馆进行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如Eilean Hooper-Greenhill的《博物馆和教育:目的,方法及成效》中所说,乐趣与灵感源于在令人兴奋的空间中获得新的体验。在博物馆让儿童真切地体验在其中,从各类藏品、博物馆建筑中鼓励他们自主探索、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灵感也是博物馆讲师的初衷。

在博物馆也能好好玩耍

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的命题,我觉得在博物馆教育中能得到完美的体现,与在中规中矩的传统课堂中,正襟危坐,接受价值不菲又枯燥无聊的课程安排,并把教育与娱乐对立起来相比,现国内很多博物馆开始尝试一些针对青少年的专题性展览、活动,关注打造培养孩子自主探索、思考的能力,这不失为一个孩子们课余的一个好去处。

中考学子走进苏州状元博物馆,激发考生要以状元作为榜样,勤奋学习,胸怀理想,早日成才镇馆之宝殿试试卷真迹,文化长廊中扇面上状元题字,再加上专业老师现场展示与指导,让孩子真正体验了一次书法课,旨在深化书法教育,做好文化传承古人少时读书之前会有拜师礼,是古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生一个重要阶段的隆重纪念。每年状元博物馆会以“开学礼”开展一次活动,老师用传统礼仪熏陶每位学生,不仅能唤起小朋友对学习的重视和珍惜,也能树立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求知欲,也与苏州崇文重教的风气不谋而合。

苏州“吴文化”浓厚,每次来都恨不得也穿一身汉服不顾旁人眼光从平江路走到博物馆,大玩一回穿越,尤其正值传统端午节之际。状元博物馆邀请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院的学生来馆,参观了解苏州状元文化,体验中国传统节日习俗,还有吴门汉韵传统文化研习社与馆联合举办端午雅集,舞姿翩翩羡众人、英姿煞爽习射箭,菖蒲沾艾水除晦气,制药草香囊祈安康,剪纸避灾报平安,一系列传统习俗的展示,虽没有亲身经历,但通过图片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传统文化气息。

状元博物馆的每一项活动都经过精心准备,为公众教育尽自己一份力量。非洲有一句名言:“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的力量。”  有人提议把这个意思延伸到博物馆,定义为:教育一个孩子需要整个馆的力量。可见博物馆教育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

我带领的小朋友去苏州游学是社会组织的博物馆教育,状元博物馆是馆内组织的活动,当两者相遇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博物馆教育新模式

6月1日,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忆空间、弘博网联合主办的“融汇.创变——首届青少年博物馆公共教育社会化研讨会”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行。包括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机构创始人、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高校学者和中小学校教师等来自全国近70家青少年博物馆公共教育机构和团体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旨在更好地挖掘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以更加规范和标准的方式参与博物馆教育事业。

说到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教育,我应该深有体会,我兼职于一家社会博物馆教育机构,作为一名临时的博物馆讲师,起初也会认为,社会力量的加入就是来争夺博物馆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国内很多博物馆里都没有提供教育项目或是教育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性等一些因素也会使许多博物馆教育活动受限,这样的社会博物馆教育机构恰好又能弥补国内博物馆内部教育活动的不足,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而且社会力量与博物馆各自组织教育活动的现象早已存在,两者可共存,它是博物馆教育的延展力量,能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最大价值,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正如弘博主编康文伟所说“博物馆IP+企业ideal”是最好的搭配。

此次前往苏州游学,了解到苏州状元博物馆自己内部活动很丰富,而且也非常欢迎我们前去参观学习,没想到一次小小的游学竟涵盖了这么多问题,还折射出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趋势:公众教育成为了中国博物馆评级的核心指标,博物馆不再是一个只重收藏和研究的机构,而是转向了与社会共享教育资源。这是博物馆职能的转化,包括博物馆教育的社会化。涂思美育创始人于彦昊认为,社会力量以何等身份和角色参与博物馆教育是现阶段博物馆教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无论怎样,在今后的发展和合作中会有更大的突破。并且不管是博物馆内部还是社会力量的加入,开展更多更优质的教育活动,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培养青少年博物馆情节,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