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留学动态>孩子应该多大送出去留学?

孩子应该多大送出去留学?

最近几年,我经常遇到想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父母问我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读书好,是去读初中,高中,还是读大学好?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开放性问题,没有什么固定答案,在这里只表达我个人的看法。

我虽然自己没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甚至从没踏出过国门,但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缩小与世界的距离,通过自己的思考理清思路。

我在之前的两篇文章《我为什么选择让孩子去远方留学?—— 惧怕“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我为什么选择让孩子去远方留学?——通识教育》中谈到了我个人对中西方目前教育差距的理解,可以说,是这种差距的存在,使得我下定决心送儿子出国留学。

定好了大方向,下一个问题接踵而来,那就是什么时候送出去呢?其实,不外乎三个时间段:大学前、大学本科、大学后读研究生或博士。在这三个选项中,我倾向于“大学本科”。

我认为一个人本科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刚满十八岁的年龄,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心智发育正是极度憧憬、探索的渴求期。在这个年龄,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都日趋完善,开始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先要搞懂的是“自己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

而目前国内的大学教育存在一些弊端:一是,“一考定终身”,不能完全按孩子个人的兴趣选择专业;二是,在入学前已经明确了专业,而入学后,没有一个让孩子自我探寻的时间段,导致很多孩子“文不对题”的稀里糊涂地学、稀里糊涂地毕业、稀里糊涂地就业;三是,即使有些孩子有了思考、探寻,可转系、转专业太难了。

国外的大学不存在这些问题,大一、大二的课程设置基本都是公共课,孩子们要学习哲学、历史这些人文科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看清了方向和目标。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再次选择专业。而且跨系、跨专业学习也是允许的。

基于我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和推崇,我选择让孩子在高中上完后直接到国外读大学,主要是要接受通识教育,让孩子有一个再造自我的机会和过程。

那也正是这个原因,如果大学在国内上的,你已经有了一次专业的选择。如果当初所选,正合本意,出去读硕、读博尚可;如果当初的选择并非心仪之选,是另起炉灶,还是将错就错?这是一道难题。

对于出国的低龄化问题,近年争议颇多。以留学美国为例。

小学留学美国的好处是孩子适应期短,英语几乎不是负担,而且很快地能够适应美国的学习环境,非常有利于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在以后的初中、高中及大学的学习中完全没有如何适应、融入美国的问题。一句白话就是孩子成为小美国人了。

可这也带来另一个隐忧:孩子在中文方面的能力会逐渐减弱。能够弥补这方面不足的只能是家庭的中文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父母一方陪读,在家里,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因势利导使孩子能继续接触和学习中国文化,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中国人是非常值得自豪的,这样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继承和传承中国文化。但如果,完全寄宿在国外家庭呢?显然,是无法弥补的。虽然,在美国也有许多中文学校,在中文学校里可以学到中文的基础知识。但中国文化底蕴太过精深,浅尝辄止地学习一些皮毛,想要今后在孩子身上体现和发挥作用是中文学校学习很难做到的。

小学来美国留学好不好完全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孩子将来在哪个环境下生活和发展的机会大些。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在美国接受完高等教育后,仍然在美国工作和生活,那么美国的因素就需要强一些,从小就接受美国教育没什么不好。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在美国接受完高等教育后,回到中国工作和生活,那么中国的因素就需要强一些,小学留学就显得早了一些,因为孩子毕竟在中国因素方面损失的多了些。

如果说家长不知道将来孩子的发展会如何,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再说,那么这将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在小留学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有不少年轻家长蠢蠢欲动,不顾孩子的英语水平,就想把孩子送去留学初、高中。大多数家长觉得只要找个学校,然后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跟着学校安排走就好了,一切就完事了,英语水平也会自然就上去了。其实这只是人们对留学的美好幻觉。特别是自己或者亲朋好友没有亲身留学经历的家长,更容易被中介或其他宣传所迷惑。孩子出国后要面临的学业及升学问题,几乎是这些家长、孩子没有想过的。

学生包括留学生进入有名的私立中学,必须在6年级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学校不接受6年级以后的插班生。其它私立学校则要求相关宽松一些,只要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并有资金保证,通过考试后在7、8年级都可以插班。初中留学生是不可能进入公立学校的,除非是当地纳税人的子女(一年期的交换学生除外)。所以初中留学最好早做准备,按学校要求在5年级考出好成绩,在6年级一举走进初中名校。

初中留学的好处是学生在学业及英语方面能打下一个好基础,在高中阶段能与其它美国孩子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虽然失去了一些活动的机会,但也有得有失,无碍大局。美国大学不要求初中成绩,所以如果初中成绩不理想,在高中阶段尚有弥补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身体变化很快,有的孩子一年不见能高出一头,营养的保障极为重要,安全也是特别重要的。一般来说,初中生初出茅庐,不知深浅。特别是对留学生来说,人文环境、地理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发生意外和走向歧途的机会肯定会高一些。

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叛逆年龄非常难管,常常自以为是,而且讲不通道理。家长在这方面不要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很懂事,比别人的孩子强,其实不一定如想象中的好。

所以,初中生留学美国时,家长一定要深思熟虑,有确切把握才可放行。

高中留学生,中国因素已经非常浓厚,中文水平已近完美,在美国的适应期至少需两年左右。

有的家长认为,高中留学能在高中阶段打下较好的英语基础,在上大学时能与美国学生在一个起跑线上。希望是好的,但事实是不太可能的。这个年龄段,口音已经形成几乎终生难改。童年学的好比石上刻的,仅经过后天三两年的努力不可能弥补童年的损失,只能说与美国学生的差距会小一些,比如用外语写作就是一道难以攻克的难关。

英语是外语,永远不会取代中文而成为母语,因此在考大学时学校会要求大多数留学的高中生考TOEFL。

但小留学生一般在理科、科学方面不会有语言方面的障碍,所以许多小留学生在大学理科、科学学习方面常会出类拔萃。

在大学录取方面,许多学校明确提出,只要不申请奖学金,在美小留学生将与美国学生同等对待,这意味着小留学生将不必占用国际学生名额(假如10% 国际学生),而直接进入美国学生90%录取率的范围。所以小留学生在美国申请大学比国内学生从国内申请大学的竞争力急剧加强,进入名校的机会大大提高。

现在,留学美国虽难,但走进名校才是竞争的焦点,所以目前小留学生来美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小留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加剧。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在网上苦苦学习了好几天,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另外,我个人倾向于让孩子高中后再出国,还有几个原因:

我们送孩子出国是去学习更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而不是要把孩子变成一个“外国人”。每一个走出国门的留学生都应该是一个中国文化的承载和传播者。

这是一个人的“根”和“魂”的所在。而过早送出去,这种积淀太过肤浅,还没有形成深入骨髓的文化血脉,这对一个人人生观的形成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中国的,才是世界的。社会在发展,全球在共进,可在全人类共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国家是不会消亡的。只要国家这个载体存在,我们就不能漠视自己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种族,就不能肆意抛弃自己的本宗本族。只有在高中后,有了基本的历史观,有了本民族的认同感,才能放手让孩子出去见世面。否则岂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另外,很早出国的孩子,他们会给人感觉处理事情很不成熟的印象,因为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生活在一种被排斥的环境里。而小孩的教育更应该是鼓励式教育,他们从被别人认可,到建立自信,自尊,到今后的成功,莫不如此。而小的时候,在一种被隔阂的环境中长大,后期会有很多潜在的心理问题。

留学一定要规划,什么时候该学什么,出去之前英语要达到什么水平,什么时间要具备什么样素质(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自控力及求助能力),这些都是家长要明确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后出去,成绩上才不会被垫底,身心发展才能健康。

如果说教育也像一路旅程,要允许我们有个漫无边际地走走看看的过程。走和看,同样是遴选和洞悉内心需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去更多的体察内心的需求和真正的兴趣点,不让教育这个长途的历程永远漫无目的。

日复一日的生活不应该是无趣重复的日常,而是处处藏着惊喜的灿烂日子。

若你还算年轻,你还敢沸腾一下血液,那就绑紧鞋带勇敢上路吧。

试着在游览景色中驻足下来,找准人生的发展领域。

试着勇敢一点面对自己,去寻觅那些能让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

试着在博采的同时,更要在深处挖井,沿着一条道路系统地做下去,尽己所能地去完善个人发展系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在探寻后,成就教育生命独一无二的特色,并庄严地对自己说:此生无憾矣!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