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最新资讯>订的目标为何难达成?斯坦福教授秘诀:用动态目标克服人性弱点

订的目标为何难达成?斯坦福教授秘诀:用动态目标克服人性弱点

新年代表新开始、新希望,但我们订定的新目标却常常没有实践,让人懊恼又无奈。美国斯坦福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来自台湾的黄思绮博士( Szu-Chi Huang ) 以前也常订了目标后做不到,后来找出原因,提出上紧发条的目标订定法,从此让目标不再沦为空谈。

创新点:采用「动态目标」,先将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以「积少成多」,再于后期将焦点回到大目标上,一鼓作气,冲向终点。

1.运用「Smart 5 原则」,订定明确又可行的目标

新年新希望,你今年的希望是什么?是想学好语文,运动减肥,还是想环游世界?很多人在年初时设了目标,一开始很认真执行,然后热度慢慢减退,到了年底时往往一事无成,后悔懊恼,于是痛下决心,来年又设了一个新目标。如此年复一年,总是无法达成希望,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不晓得要如何改善?

一般人无法达成设定的目标,通常是因为目标不够明确、欠缺执行计划,或者目标只是为了别人订定而缺乏执行动机。因此纽约时报提供了「明确」 (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有相关」(Relevant)、「有期限」(Time-Round) 五个设立正确目标的方法,称为「Smart 5 原则」,来协助提高目标达成率。

所谓「明确的目标」,就是指目标具体。例如目标是运动,就不要订成像「明年要多运动」这么模糊。最好是有数字,例如脸书创办人扎克伯格2016 年的运动目标是「每天跑步一英里」(约1.6公里)。有了数字目标,就可以记录每天的进度,然后与目标比较达成的状况。不要订出太高的目标,让自己一开始就想打退堂鼓。也不要为了和朋友打赌或在意他人意见,而订出自己不感兴趣的目标。最后就是要有足够完成目标的期限,包括每个小目标完成的时间,用「积少成多」的方式,逐步朝最终的目标迈进。

除了大目标之外,中间还需要分别订定小目标。目的是为了让目标显得没有那么困难,否则「万事起头难」,恐怕连起步的动力都没有。例如目标是想要减20 公斤体重,如果将它分成是每个礼拜减1 公斤,然后用20 周来完成,就会认为是可以做到的目标。而许多人容易在目标执行的最后阶段因为撑不下去而放弃(例如体重已减了15公斤,离目标只剩下5公斤时),斯坦福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黄思绮博士指出这是由于动机松懈的缘故。

 

(图片来源:Punchbugkids )

2.运用「动态目标」,让当初制定目标的动机不松懈

一开始执行目标时的动机最强烈,执行的效果也最好。但随着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达成目标的不确定感消失,动机也会逐渐松懈。例如:每天跑步15分钟并持续一个月,当变得习以为常后,就容易偷懒一天,给自己理由拖延到隔天再一起跑30分钟,结果打乱了原本的规划进度。当动机逐渐松懈,人们还会犹豫是否值得继续追求目标,并且怀疑达成目标的价值。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必须调整目标的结构:前面先设下阶段性的小目标(如:每天跑15分钟),到了冲刺的最后阶段,反而要着眼于大的整体目标,并甚至尝试是否能超越目标(例如:从每天跑15分钟,改成跑到跑不下去为止)。这,就是「动态目标」。

有一家网路书商付费请三组人搜集实体书店里书本的书名及价格,三组的人数都一样。第一组目标是每人要在8天内搜集到80本书资料,第二组目标是每人每天要搜集10本书资料,为期8天。第三组目标结构是第一组及第二组的综合,即每人每天要搜集10本书资料,为期4天。第5天起没有每天目标了,目标变成是与前4天合计,每人须在8天内完成搜集80本书资料。

8天后书商统计各组搜集的资料。第一组(设一个大目标)搜集到1268本书,第二组(将大目标拆成每日小目标)搜集到1392本书;第三组(采取「动态目标」)成绩最好,搜集到1906本书,所以「动态目标」可以改进动机松懈的缺点。

延续前面减重的例子,当体重减到剩下目标5公斤时,就不要再订每天减一公斤的小目标了。而是将焦点拉回到大目标是20公斤,还有5公斤要完成,才能重拾减重的「初心」,一鼓作气,冲向终点。

 

(图片来源:Smpprodresources )

3.号召朋友一起加入有助于目标的执行,但要避免可能的陷阱

除了「动态目标」有助于贯彻执行外,许多人也会将新目标公布在社交媒体上,希望获得好友的鼓励加持,让决心更坚定。如果能号召大家一起参加,更可以发挥「相互提携」的效果,让目标执行更有动力。但专家指出,一开始与我们同甘共苦,齐向目标迈进的伙伴,常会在后面阶段逐渐消声匿迹,不再给我们讯息,这是因为伙伴关系改变的缘故。

例如研究人员观察一群参加减重课程的学员,一开始每人对于达成目标的不确定性高,因此需要大家分享上课心得及减重秘诀,彼此相互扶持,是处于亲密的伙伴关系。但到了课程后段,每人达成目标的确定性提高了,不再需要同伴的帮忙,有将近80%的学员不想主动提供资讯给他人。而且此时会想要比同伴的成绩好,伙伴关系会变成竞争关系,「朋友」变成「对手」。

这种由互利共生的「朋友」关系,变成互别苗头的「对手」关系,并不利于营利事业举办活动,或是非营利事业举办戒烟班或戒酒班的成果。因为这些活动需要参与者全程热心参与,彼此协助,才能达到活动的效果。

解决方法,就是避免将相同动机的人放在一起,增加互利共生的关系,减少彼此后期产生的竞争心态。例如有一项7天健走10万步活动,主办单位调查每人参加的原因,分别是为了「健康」、「表现」,或是「交朋友」等。然后为每人指定一位伙伴编成一组,并告知与同伴参加的理由是相同或是不同。结果发现,与同伴有相似参与动机的人,会觉得较有把握而在后期彼此减少连络。与同伴有不同参加理由的人,因为不确定伙伴能否愿意互相支持,反而会一直热衷与伙伴交流资讯。这个例子发现:当人们对达成目标有不确定感时,会想与他人保持友善关系,并想持续获得有用的信息。

因此,另一种解决方法是将活动后期设计得复杂一点,让人觉得不容易完成,就会想得到协助而保持与他人交流资讯。例如信用卡集点酬宾活动,每位消费者一开始刷卡金额享有固定0.5%的点数,而当点数累积到500点、5000点或50000点时,则各享有不同等级的酬宾礼物及现金回馈。结果发现,较复杂的活动会让人不确定什么才是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所以会想与他人保持讨论连系,以免错过任何有用的资讯。

 

(图片来源:Image.redbull.com )

英国有一位关注幸福、健康的专栏作家「Catherine Gray」,着有《清醒的意外之喜:快乐、健康、丰裕的无酒精生活》这本书。她曾经历酗酒岁月,靠订定目标并具体实践后摆脱困境。她说要养成好习惯需要66天,所以用3个月来培养习惯并达成目标会比较合理。而专为达成目标而设计的「Self Journal笔记本」,则让使用者专注在3个月要完成的目标上,因此使用期限也是3个月。所以下次新年的新希望,可订定「动态目标」,并买本「Self Journal」笔记本,以3个月为期限,再找来朋友参与,则相信一定能具体实践,不会再让你失望。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