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留学动态>出国留学就是“走捷径、混日子”?看看海归们怎么说?

出国留学就是“走捷径、混日子”?看看海归们怎么说?

  纵观最近几个月的留学热点,「中国正迎来最大留学生归国潮」这个话题在各大平台持续刷屏…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从中小学生到博士生,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留学大军在不断壮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成归国,新形势下,留学也呈现出新的态势……

  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是必然

  10年前出国留学,基本上还可以称作为“精英留学”,大多数选择出国留学者,主要是到国外知名院校攻读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07年后,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呈现出明显上升状态。

  20年前回国,是中国需要留学生;20年后回国,是因为留学生需要祖国。

  从2007年到现在这10年间,出国留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出国留学群体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既有传统的名校“精英留学”,又有到国外读一般普通院校的“大众化留学”,其中也不乏局部存在的“混文凭”现象。

  二是出国留学低龄化。目前,到国外接受高中以及高中以下教育的学生比例接近30%。

  07年以来极速膨胀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在毕业时难免会面临西方国家经济带来的就业困难和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及良好“海归”待遇之间的巨大反差。毕业归国,也便自然成了中国留学生们顺理成章的选择。

  别人眼中的“出国捷径”,海归则认为出国留学,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非母语的学业考核,更要面对陌生的环境、人群、文化。与我们眼中的以往留学生活相比,新一代留学生们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

  捷径?另一种方式的选择罢了

  案例一:“出国读研”夏同学

  英国留学归来的她,本科就读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大三时她决定出国读研。和所有“出国党”一样,从决定出国到拿到offer的400多天里,夏同学经历了申请、考试、各种文书准备、专业选择、多次被拒、择校等各个环节。

  “那段时间,没日没夜泡图书馆,都内分泌失调了,大把掉头发。”夏同学说,她的目标很明确,决定去英国的时候就直接锁定了前五的学校,如果申请不到就继续在国内读研。

  “其实当时也有过动摇,留学真的不是捷径,而是苦途。在得知自己有保研资格后,经过权衡还是决定继续前行。”夏同学说,想感受世界一流名校的学术氛围,也想借出国提升一下自己能力,开阔眼界。

  案例二:“高考失利”王同学

  “在很多人眼中,我就是那一类高考失利才选择出国的人,而且上了一个国外二流学校。”正在澳大利亚读大学的王同学说,其实自己不过是把留学当成高考外的另一条通往别处的道路罢了。

  2015年高考失利的王同学没有选择复读,“与其同样的事情再经历一次,还不如选择另外一条路走”。在同学看来,王同学走了一条“捷径”,但这条路也并不轻松。“申请国外大学的那段时间,像又经历了一场‘高考’。”他说。

  “如果出国是为了逃避高考,或者是跟风,还是趁早放弃此念头。”王同学说,大部分出国的学生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风光,很多改变会让你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思考,要能hold得住寂寞,更需要有一定的心理调试能力。

  案例三:“低龄留学”小彭

  今年16岁的小彭,初中毕业前三四个月就开始准备出国上高中。当他的同学们都在忙碌准备复习迎接中考的时候,他和家人则忙碌于挑选留学中介机构、选择去哪个国家、准备资料去公证、递交申请、办理签证等。

  2016年,他到了加拿大。计划在加拿大读完高中和大学的他,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上加拿大的高中,申请到一所商科好一点的大学。在小彭所就读的加拿大高中里,像他这样的中国留学生大约有四五十人,一年下来的学费和生活费需要几十万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人的父母都经商。小彭说,不好好学习、乱花父母钱的学生是有的,但那是少数。

  混日子?“悬梁刺股”真的不少

  正在英国读博的江同学表示赞同:“若想在名校顺利毕业,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要求很高。除了圣诞假期和春假会出去玩,大部分时间都是泡在图书馆。考试的前一个月,每天休息不会超过6小时,考前一周更是24小时泡在图书馆。”

  “如果有同学告诉你学习不重要或者及格就行,请一定不要相信他。学习非常重要,分数也要尽可能高。”江同学说,本来自费读书花费就不低了,国外的课程重修费真的很贵。

  “看世界”也是另一种经历

  王同学说,“留学有一个诗意的名称,叫游学,每到一处,我都会先看当地的国家博物馆,感受他们的历史文化。留学是一种既能读万卷书,又可以行万里路的方式。

  郑女士在某中央级媒体工作了10多年,申请自费到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管理硕士专业学习充电。这个专业的大多数学生都有媒体工作经历,有巴西的名记者、非洲的名主持人、中国央视的纪录片制作人等,大家对于留学有着更清晰的目标和认识,小组作业常常让英国老师眼前一亮。“这一年的收获非常大,是在工作中得不到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深有感触

  “基本上每周都会跟家人视频聊天,平常日子倒也没什么,但是在跟团圆有关的节日里视频,就不一样了。”王同学说,大家会假装收拾摆弄手边的东西,就是不看镜头,就怕看一眼镜头那边的家人,眼泪会忍不住流出来。

  “每到一个地方,每看到一处风景,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都不是‘哇噻太美了’,而是‘什么时候我能带爸妈也到这看一看’。”袁同学说。

  “想家,也想国。”在国外,夏天最爱吃的是中国菜,最想听到的是乡音。“有时候走在路上经常会有陌生人用‘你好’跟我打招呼。”夏同学说,“我想,这就是国家强大的一种表现吧!”

  海归真的不“龟”

  请不要再用10几人或者少数百分比的受挫,否定每年35万庞大出国人群的进步成长!

  “土豪、富二代”真的不是留学生的唯一标签,“勤奋、努力”是多数人的日常,还有许多其他的种种误解,多数留学生也表示非常心累……

  这里有无数的due,无数的paper,无数的presentation,小quiz,中midterm,大final,并不比国内学生轻松多少。

  非母语的论文写作和考试对于刚刚来国外的留学生都是挑战,对比身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英语为母语的小伙伴更是亚历山大。重点是!国外没有划重点、没有代喊到!更没有教授老师会给你通融!

  出国留学只是一种选择,是为了更渊博的知识,更广阔的眼界,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愿有一天,当所有人听到“出国留学”这些字样的时候,能想到的是留学生的执着和干劲,想到这只是一群为了梦想而努力的年轻人!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