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留学动态>一部引发留学圈热议的电影,用作弊改变人生?

一部引发留学圈热议的电影,用作弊改变人生?

  最近有部电影,马上要刷爆留学朋友圈了,因为它就发生在你们身边!她就是《天才枪手》。

  2014年12月2日,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称,针对10月11日在亚洲地区国家举行的SAT测验可能泄题案,经执行SAT测验的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调查后,确认泄题舞弊行为。依往例,涉案考生SAT成绩作废,但未来仍有机会应试。

  因此,很多人迫不得已参加12月6日的SAT考试。然而,据《华盛顿邮报》报道,6日的SAT亚洲考区又传出作弊的消息。

  亚洲考场通常使用在美国考过的SAT考卷,很多参加12月6日的考生爆料称,这次考卷就是2014年3月在美国本土考的SAT考卷,这令机构和作弊者有机可乘。

  曾有泰国考场监考发现,作弊考生手机中都是当天试题的答案,而所有答案都来自当天早些时候在澳洲举行的同一场考试。因为澳洲与泰国有时差,培训机构老师为作弊者提供了答案。

  2014年最后一考再传作弊,令整个事件轰动一时,官方推迟公布并取消部分成绩,中日韩泰受到影响的考生数以万计。

  电影就以此大事件为背景,讲的是贫二代天才学霸收了富二代学渣的钱,帮助他们在各级考试中作弊,拿到理想的分数绩点。考试的层次从普通的班级测验,到年级统考,一直到申请美国大学的STIC(影射SAT)考试。在这些不同难度的考试上作弊,对主角来说就好像是升级打怪,一级一级挑战更大的作弊难度。

  并且,把四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命运,紧紧绑到了一起:

  小巴,富二代,家里希望他能出国深造,接手家族生意;

  格蕾丝,小巴女友,也是他前去波士顿的陪读,两人都担心考不上;

  小琳,穷教师之女,如果能成功为大家作弊,那么就能出国,又能赚到留学花销;

  班克,应该是班里最穷的学霸,母亲为人洗衣谋生。因为错过出国考试,导致全额留学泡汤,无奈也应邀加入作弊之战。

  有网友提问:这是告诉你如何作弊的电影吗?

  当然,不同的观众思考了不同的问题——

  作弊是代表某一方的权益受损

  该片导演在采访中说:“我希望透过这部电影,父母们愿意开始学着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本身就不喜欢、也不擅于读书,试着完全接受孩子的特质是每一位为人父母的重要功课。”

  “作弊是代表某一方的权益受损”,这是片中女主的一句台词。

  这句台词的出发点其实只包含了考生的角色,被偷看答案者事实上是有损失的,一旦敌人考好,便会多出一个强力的竞争对手。也正是因为老师泄题导致朋友即使努力也考不好,才有了女主的第一次作弊。

  但是,这句话却忽略掉了第三方,也就是测验主办单位的权益。若考试遭受作弊,导致成绩不公,将会威胁到主办的名誉,对其他的考生也是一种不公平。

  就像今年9月7日上午,ACT官方发邮件宣布大规模取消9月9日的考试,范围涉及中国、日本、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地,波及上万名考生。

  这是ACT考试第二次因为泄题被取消,而这里面的考生中,很可能包含了被SAT“多次取消”转战而来的考生。双重暴击下,必定有很多无辜躺枪的考生心情难以描述。

  还有今年8月30日,21岁中国留学生程晓萌因为在托福考试中作弊,欺骗美国政府罪名成立,被判驱逐出境,该学生被要求迅速离开美国,而该学生也在法庭当场认罪。

  据法律专家表示,考试作弊本身不一定会犯罪,程晓萌之所以被审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利用了这一虚假成绩申请学校,并获得签证“欺骗美国政府”。

  所以电影归电影,现实的生活中还是要对规则怀有一份敬畏。无论如何,作弊对于作弊者自身,是一种怀有侥幸心理的冒险行为。对于其他人,这实则是更大的不公平。

  他们天生就是赢家

  《天才枪手》各种酷炫的作弊技法,只不过是本片的表象,这部电影真正想探讨的还是贫富阶层差距下的教育问题。

  为什么要作弊?起点是贫二代学霸为了钱帮助富二代学渣拿到更好成绩。

  教育到底能不能改变阶层问题?至少在本片中,两个学霸最后都认命,正如女学霸对男学霸说的那句:“我们都是失败者,而他们(富二代)才是天生赢家。”

 

  两个学霸,在作弊问题方面的前后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女学霸从最初主动作弊,到最后反思作弊;男学霸则从最初抗拒作弊,到最后主动寻求帮人作弊,因为“干了这一票,至少我还有钱。”而这个收益,比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每月的工资要高得多了。

  家庭更为贫困的男学霸,靠着妈妈辛苦给人洗衣服洗烂了双手才有去私立高中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更懂得金钱的力量,也是他最后被“黑化”的心理基础。

  虽然电影末尾以女学霸主动交代作弊事实的光明结尾告终,但很多人认为这个设定不无宣扬正面价值观的考虑。片尾并没有交代男学霸的最终结局。但不管怎么样,他的价值观已经被贫富差距的现实扭曲了。

  这才是本片想要深刻讨论的问题所在,还是那句话,教育到底能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又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

  我们必须付出更多,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

  片中的作弊,已经不是简单出于同学友情、或者财迷心窍。

  对小琳和班克这样的穷孩子来说:

  考过国际考试一点不难。

  但如果想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与成本,他们必须作弊。

  毕业后找一个工作,一点不难。

  但只有出国深造,才是他们真正改变命运、改变社会阶层的通行证。

  电影有一个场景,小巴和格蕾丝他们如愿去了常青藤,愉快地邀请小琳重考,陪伴他们前往,可以继续合作作弊。

  小琳说:你们要明白一点,大学的试卷,不再是选择题了。

  整个人生的试卷,从来都不止于选择题。

  教育难以打破阶级的固化?其实是你把教育想得太狭隘了,难道教育只能局限在学校和书本?

  一个健全的社会,有两种人可以生活得很好,创新的和勤快的。最近最火的莫过于有位卖煎饼的大妈月入10万,把女儿供上大学读研出国留学。扎克伯格靠搞互联网成为一代新贵,目不识丁的陶华碧也能成就老干妈的奇迹。

  没有一个现代社会的阶级管道是彻底封闭的,你只有看清自己的站位以及明确目标位置,精准定位,才能找到两点之间的那条直线。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